立博app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分类 > 妇幼保健 妇幼保健
市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处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6-02-10 06:52:42 信息来源:连云港立博app 阅读次数: 字号:【

市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处

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 

市卫计委妇幼处


一、2015年工作总结

1、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资源优化整合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不折腾、不翻烧饼”的要求,市级层面共组织市妇保院专家对灌南县妇保院建设及资源整合试点进行了3次督查指导,组织试点县区赴湖北黄冈等地区学习调研,对全市计生服务机构人员状况以及分级项目等进行摸底调查,同时制定了“推进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资源优化整合工作方案”。一是试点县区资源整合进展顺利。灌南县级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整合已经到位9月份,灌南县成功组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加挂“妇幼保健院”牌子。(县编委已批复成立“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县卫计委党委已发文任命领导班子成员)。乡镇级资源整合工作,由县卫计委、人社局、编办联合调研形成实施方案,选择1-2个乡镇进行试点,已逐步推开。“连云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挂牌,并积极探索建立区、街道、村居分级服务制度,在服务清单、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形成线型工作模式。7月7日,省卫计委洪浩副巡视员参观连云区现场和召开“三严三实”座谈会时,对我市资源整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二是组建市县妇幼保健紧密型联合体。灌南县妇幼保健院组建后,新设置产科床位30张,并积极进行房屋改造工程,优化就医环境和流程。市妇幼保健院在原有市妇幼集团合作的基础上与灌南县妇幼保健院建立紧密型联合体合作形式,长期派驻4名专家坐诊,并协助进行医院管理等工作,灌南县妇幼保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召开优化整合资源现场推进会。12月份,我们在灌南县召开全市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现场推进会,灌南、海州和连云区在会议上交流了经验,会议下发《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省卫计委妇幼健康处王晓芳处长参加了会议。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扎实推进

今年,免费孕检国家试点项目纳入市政府民生幸福十大工程百件实事之一。我们重点强化了进度和质量控制。一是婚孕前检查一站式服务模式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在灌南、赣榆、海州区一站式服务模式基本到位的基础上,积极指导连云区整合婚姻登记、妇幼保健、计生技术服务等相关职能,将婚检、孕检项目有效整合,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孕检项目督导检查力度不断加大。3、4月份,组织市项目指导小组成员对东海、赣榆、海州、连云等4县区项目进度进行督导;组织市项目质控专家组成员对6个实验室项目质量情况进行了督导,并下发了第一季度项目进展情况通报。三是婚孕检质控体系建立健全。结合省室间质控,组织专家对6个实验室进行了市级室间质评,下发了通报并对海州等问题较多的实验室进行现场反馈。积极准备并顺利通过省2015年二次室间质评,全市优良率达到100%2015年,全市累计完成检查49062人,完成省下达任务102.2%。四是强化资源共享。在灌南等地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指导连云等县区将婚检、孕检项目有效整合,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全年共完成免费婚检29257,婚检率为80.83%

3、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突破

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省卫计委要在全国打响品牌的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机构整合机遇,在巩固原有试点县区的基础上,将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扩大到非监测点的所有县区;在全省率先启用“一单、一簿、一系统”,将避孕药具首诊登记制度逐步扩大到医疗保健机构,初步实现避孕节育不良反应监测预警、信息报告、诊疗防治工作全覆盖。3月,在全省首家出台《连云港市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规范》(试行)。2015全年全市网上直报不良反应/事件合格报告共2582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上报也实现新的突破。7月7-8日,省卫计委、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我市作为唯一市代表在会上交流。

4、健全妇幼保健服务网络

召开全市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会议,推动县妇幼保健机构增设产儿科床位,朝妇保院发展,赣榆区妇幼保健所正在序时推进二级妇幼保健院创建。加强产科规划建设,开展全市产科资源调查,为“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开展规范化妇儿保门诊建设回头看,市规范化建成率已达85%,年内省级规范化建成率达50%以上。巩固市妇幼保健集团建设,深化管理模式改革,探索保健与临床深度融合有效模式,得到省充分肯定。

5、加强技术服务内涵建设

组织全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2015年度妇幼保健科研项目和引进新技术申报工作。巩固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妇幼保健技能练兵,举办了一期全市爱婴医院培训班,共计140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190余名医务人员参加了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恒天然母婴健康师资项目”培训班。

6、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年初市卫计委出台《关于深化母婴安康工程内涵建设的意见》,就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健全产科安全管理制度、畅通母婴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孕产妇死亡评审质量、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助产机构设立产科安全办公室的通知》,全市所有助产机构自51日起设立并运行产科安全办公室,由分管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提高产科安全管理水平。开展了上半年“三网”监测,召开上半年全市孕产妇与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各项统计指标达省要求。

7、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全同市妇儿工委办、财政局对部分地区婚检工作进行了督导,督查结果显示,全市免费婚检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婚检率上升至80.26%。根据督导结果,拨付2015年免费婚检市级资金。同步推进其他疾病筛查工作,产前筛查、新筛、听筛、视力筛查等工作均序时推进。

8、强化母婴保健依法监管

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依据《江苏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标准》的要求,完成市直管辖的14所幼儿园的复评审工作,督促各托幼机构及时整改,对卫生保健合格单位发放了卫生保健合格证明。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对全市2014年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的启用、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了详细通报,并就今后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监督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出具体整改要求。

9、规范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启动产妇分娩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各县区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登记和管理工作,自51日起各助产机构将产妇分娩信息录入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实现定期上传。根据省卫计委《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推进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通知的通知》(苏卫办妇幼〔201516号)要求,基本完成《出生医学证明》数据接口开发工作,20159月起,全市各助产机构的《出生医学证明》数据将通过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定期上传至省,再由省向国家上传。和市公安局联合转发了省卫计委和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版〈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

10、序时推进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立了连云港市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海州区、赣榆区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暨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培训,共计80余人参加了培训。开展了全市妇幼重大项目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各县区,会同市财政依据考核结果结算并预拨了2015年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规范如期实施。按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工作,全年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叶酸补服、宫颈癌检查、乳腺癌检查都超序时进度

二、2016年工作计划

1、推进妇幼健康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前深化医改、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重中之重的任务。根据我委下发的《连云港市实行妇幼健康项目分级服务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相关机构从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行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与相关医改政策协同等方面,推进妇幼健康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5年建成分级服务制度框架的基础上,推动试点县区积极探索,完成2016年在全市全面推开的年度工作目标。

2、推进妇幼健康联合体建设

巩固完善市妇幼保健集团原有做法,提升县级机构服务供给和行业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专科共建、开设联合病房、专家坐诊、手术示范、教学查房、疑难杂症会诊以及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合作方式,推动联合体建设,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3、稳妥推进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优化整合

妇幼和计生资源整合是妇幼健康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按照即将下发的省卫计委、省编办和相关部门对资源整合的指导意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要全面了解资源整合的基础情况,做好调查摸底、听取意见、政策宣传等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市县合、乡增强、村共享”的整合要求,科学谋划,在成熟地区先行试点,在试点中完善,逐步推进。

4、继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提档升级和等级创建

以妇幼保健和技术生育服务资源整合为契机,按照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县级妇幼保健院建设进度,争取1-2个县成功创建二级妇幼保健院。

5、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

对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母婴安康工程内涵建设的意见》情况、产科安全办公室制度运行情况、孕产妇死亡评审和责任追究实施情况等开展督导,确保核心指标较上年持续好转。

6、继续推进江苏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争取1个县(区)成功创建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

7、实施“健康宝贝工程”

全同市妇儿工委办、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继续推动全市免费婚检和孕前检查工作,逐步建立孕产期基本服务免费制度,序时推进新筛、听筛、产筛等工作。

8、加强避孕药具管理

充分利用卫生计生资源整合的良好契机,积极探索、创新避孕药具发放模式,扩大医疗卫生机构药具宣传和发放网点,进一步提高避孕药具发放可及性。继续推动城区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与科学干预工作,做到监测工作城乡全覆盖。

9、继续做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项目

加强学习与宣传,不断强化母婴保健依法监管。以信息平台升级为契机,规范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努力提升妇幼健康分级服务水平。

10、研究制定“十三五”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发展规划。